要闻
首页 - 要闻 - 正文详细

让法治的阳光照耀大草原 ——“1+1”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聂寅伟

来源:无锡律师协会 更新日期:2020-06-11 15:38:30 浏览次数:2542

2009年起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共同发起了“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通过每年组织一批律师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到中西部无律师县和律师资源短缺的贫困县服务一年,以提高当地的法律援助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司法公证,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


2019年7月,北京市京师(无锡)律师事务所聂寅伟律师积极参加了当年的“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并入选成为了一名驻守在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的法律援助律师。


/uploads/image/2020/06/11/237b3ba5889b277658b78ecfbacd4ece.jpg


一、草原上的苦累与欢乐


出发前,按照聂律师的设想,应是一边在当地工作,一边欣赏当地风土人情。然而,由于当地法律资源的极度匮乏,此次法律援助之旅并没有他所预想的那样美好惬意。


/uploads/image/2020/06/11/d95795a3c65347ab9039a5e511029c68.jpg


“不是在办案,就是在办案的路上,是当地法援律师的常态。”自去年7月至苏尼特右旗参加法律援助工作以来,聂律师共承办各类法律援助案件53件,值班接待法律咨询257人次,参加各类法治宣传活动12场。恶劣的生活条件,让内蒙古法律援助之旅更添了几分壮丽的色彩。


“很苦,但更满足。在这里,我收获了法律人的尊荣。”尽管内蒙古之旅充满磨难与艰辛,聂律师却说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满足。当地的政府、法院、检察院以及相关部门给予了他充分的信任和尊重。


二、坚决捍卫农民工合法权益


2017年,苏尼特右旗民族事务委员会出资为农牧民修建新房,当时有4位农民工受包工头雇佣至额仁淖尔、赛罕乌力吉苏木干活。工程结束后,未如期拿到相应的工资。当4位农民工听说包工头即将从苏尼特右旗民族事务委员会收取最后一笔工程款,担心被拖欠的工资没了着落,无奈之下他们来到法律援助窗口,寻求帮助。


/uploads/image/2020/06/11/607f197c224b7628ca05d55f61baa2b3.jpg


在窗口值班的聂律师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为他们办理法律援助申请,并当即向苏尼特右旗民族事务委员会核实情况,并要求该委员会暂停支付该笔工程款。考虑到提起民事诉讼时间长,原告还需先行垫付诉讼费、保全费等问题,他随即与苏尼特右旗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进行沟通,最后商定由苏尼特右旗民族事务委员将工程款支付至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由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根据实际拖欠情况直接向工人支付工资。经过48天的努力,4位农民工终于拿到拖欠已久的工资。看到农民工脸上露出的笑容,聂律师说:“这种获得感比任何时候更让人幸福和满足。”


三、重整行装再出发


当2020年“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招募通知发出后,聂寅伟律师又在第一时间报名参加,这一次,他选择继续坚守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他说:“在法律援助道路上,我已经做好了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准备。”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曾在《未选择的路》中写到“黄色的林子里有两条路,很遗憾我无法同时选择两者……”


站在人生选择的路口,人们通常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平坦美丽,另一条坎坷曲折。许多人选择了前者,而聂寅伟律师偏偏选择后者。在这条路上,他继续让法治的阳光照耀大草原。


来源:北京市京师(无锡)律师事务所